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

首届2022明文化论坛在昌平举办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0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)以“焕新明文化,赋能十三陵”为主题的2022明文化论坛,今天在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举办。

论坛由北京市文物局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、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,旨在进一步发挥昌平作为北京“三条文化带”唯一交汇区的优势,推动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,以历史塑形,为文化铸魂,聚力激发明文化活力新生。

2022明文化论坛启动仪式。穆昊星/摄

论坛分为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,专家学者们围绕“明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提升”“明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”“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”“文化遗产与新媒体”等主题,进行线上研讨。

论坛发布了“五个一”系列行动:原创作品征集与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,展示一批文物保护成果和计划,举办一次主题展览,成立一个智库“明文化专家智库”,签订一揽子合作协议。

2022明文化论坛合作签约仪式。穆昊星/摄

明十三陵是昌平区核心的传统文化资源,具有突出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、文化和社会价值。明文化论坛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也在本次论坛上正式亮相。

明文化论坛logo用“明”字篆体,以十三陵石像生之“象”变形,寓意“太平有象”,标志构成阴刻印章的形式,彰显出明文化论坛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印记的特征。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的设计不仅包含了系列遗产“明清皇家陵寝”的全称,还有十三陵遗产地的名称,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报审同意后,形成最终的表达形式。

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标识的备案不仅表明国际组织对遗产地活动的官方认可,更代表着遵守国际规则、履行缔约国职责、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》要求的精神。

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的备案和发布,标志着十三陵世界遗产走入了一个新阶段,并进一步突显出世界遗产的国际性和官方属性。2023年,明十三陵将迎来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20周年,届时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,促进世界遗产的展示与阐释,加强世界遗产的公众教育和传播。

明文化论坛logo(左)和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 资料图片

昌平素有“京师之枕”“股肱重地”的美誉,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脉和丰厚的文化资源。本次论坛设置了3个展示区:数字互动体验区,采用“元宇宙+数字化+沉浸式”及声光电融合等手段;“世遗宝藏 大明风华”明十三陵历史文化陈列展示区,展示金爵、丝织品、石构建、玉件和首饰等出土文物珍品60套105件,其中一级文物15件,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与大众见面;文物长廊展示区,作为历史文化陈列展的延伸展览,集中展示了三彩香炉等文物21件。

作为本次论坛的线下“主阵地”,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经过一年的改造提升,在本次论坛上以全新的姿态正式亮相。昌平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艾莹莹介绍,游客中心在改造中突出游客服务、旅游咨询、文化交流、展览展示等核心功能,集信息导览、咨询服务、投诉处理、科技体验、文化交流、文创展售、旅游集散为一体。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。穆昊星/摄

在后续运营中,游客中心将突出论坛成果转化与“明文化”品牌塑造,如持续举办明文化论坛、明文化节、大明读书会、“明粉”交流会等品牌活动。同时,实践绿色出行理念,游客中心还将设立昌平骑行驿站(游客中心站),为持续升温的自行车旅游增加了新的注解。

昌平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,自西汉开始设县,到明代升为昌平州,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,是一座行走在历史古籍中的城市。本次论坛闭幕后,昌平区将持续举办明文化论坛、明文化节等活动,并将在明文化体系塑造中突出数字体验,同步更新优化文物展览,引入品牌文艺汇演,打造“永不落幕的论坛”。
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中国企业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hinacenn.com.cn/edu/4845.html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91-88917857

Q Q: 13789339

邮箱: 13789339@qq.com

工作时间:9:00-18:0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