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

湖南省首台兆瓦级风机诞生记 | 故事里的中车



莫放春秋佳日过,最难风雨甘甜来

——追忆湖南省首台兆瓦级风机诞生

2007年10月,深秋的一个暮夜,瑶乡江华沱江风场,风裹着雨变得格外冰冷刺骨,刮得人心里发毛。株洲所员工张劲松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后,正准备返回驻地,忽然接到巡视人员紧急电话:风太大,WT1650风机罩子已被风吹得掀起来了。他顿时心里紧张起来,因为如果让泥沙吹进风机的话,同事们300多个昼夜的辛劳和汗水将付之东流,于是他一边高声呼喊,一边拼命地朝山顶跑去,带领在场的三个人死死拉住绳子,直到其他同事赶来重新把帏布盖好,他才松了手,随后因为体力不支一下摔倒在泥地里。十几天后,湖南省首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树立并成功并网发电,从此,改写了湖南省无风力发电的历史。

进入新千年,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尚处于成长初期,受限于叶片、齿轮箱等关键部件技术瓶颈制约,国内主流商用风机功率都在750kW——950kW之间,超过1000kW(简称兆瓦级)机型尚在样机试制阶段,按照产品开发常规来讲,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现有成熟800kW风机基础上,按照“每300kW梯度”进行迭代开发。但谋事创业从来就是要宏图大略、敢为人先,敢于“吃螃蟹”,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评估,株洲所将起步风机功率等级定格在1650kW,这一决策使得株洲所风电机组一步跨越到兆瓦级领先行列,“起得晚”一下转变为“赶得早”。

战略定位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战术执行。风电机组属重型机械产品,每台风机重达100多吨,单体重量就超出20多倍。尤其是株洲所本来就是以电气、控制技术为主,传统的机械技术资源比较稀缺,因此风机制造的技术难度和制造风险也是可想而知。但大家没有胆怯和退却,一方面迅速汇聚全所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引进和创新,另一方面号召全体员工本着边干边学、边学边干精神,全身心投入到技术引进和样机制造中。

万事开头难。商务团队经过长达八轮的艰苦谈判,终于在2006年12月17日,一份长达数百页的技术引进协议和附件资料正式签署并移交,接下来的技术引进也是遇到了许多困难。聘请了退休老专家赵熙雍为技术顾问,成立了包括刚毕业分配进公司的大学生组成的机械、电气、制造23人的项目组,分四批赴奥地利开展相关培训。全体参训人员既要克服倒时差和饮食不习惯等困难,还要尽快适应对方文化差异,更要跨越语言表达障碍,常常是白天专家谈晚上自我学,轮番上阵通宵达旦。为了尽快完成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,面对厚厚的图纸,全体技术人员吃住在车间。为节省语种转换时间,大家在办公室中间摆满了厚厚的英文、德文字典方便随时拿取。“白天弄完弄晚上,节假日全部取消”已成为全体技术人员行动自觉,当年全体技术人员整个春节都泡在图纸海洋中,先囫囵吞枣翻译一遍,再来逐个消化,最终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图纸资料的翻译、校核、定稿和装订。

图纸转换了,可如何制造风机,对于年轻的风电团队来说又是“大姑娘坐轿——头一回”。风力发电是多个复杂系统的结合体,整机制造涉及到叶片、轮毂、机舱、齿轮箱、发电机等多个零部件。当时,湖南甚至全国配套的供应商都很少,因此,很多关键的部件国产化也都是从零开始。当时整个制造团队只有11个人、4个工艺人员,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风机长什么样子,大家同吃同住、身兼数职,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一起动脑筋自主解决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不过夜。为确保当年样机树立,株洲所提出了“大干一百天,确保样机树立”口号,当时也没有自动化机械设备,一个个部件组装,第一台样机几乎是“纯手工”打造完成。终于在2007年10月22日这天,株洲所第一台WT1650型风机样机下线,并于同年11月并网发电,成为湖南省首台兆瓦级风机。期间,涌现了许许多多像“相聚莱茵河”“决战一百天”“夜闯永州桥”“会师沱江边”“拓疆五子坡”“险遇尚义路”的感人故事和事迹。

终于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株洲所团队顺利完成了商务谈判、技术引进、样机生产、运输吊装、并网发电全部工作,期间的艰辛和困苦难以用言语表达,但它展示了株洲所风电团队的实力,显示了中车风电人的决心。而后,他们矢志开拓创新,用朴实的情感和勤劳的双手,把一个个“不可能”变成了“可能”,变成“完美”,不断续写中车风电的辉煌与荣耀。

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中国企业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hinacenn.com.cn/news/5558.html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91-88917857

Q Q: 13789339

邮箱: 13789339@qq.com

工作时间:9:00-18:0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